打牢“两条线” 让机务管理持续显效

2024-03-27 17:24:23 267

近年来,三公司本着“着眼当前,利于长远”的机务管理原则,通过不断加强标准化管理,持之以恒打牢“两条线”,机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,在总公司不断加强考核的情况下,连续三年共节支保修费用122万元、燃料费用277.4万元、轮胎费用58.45万元、机油39.6万元。

一是打牢管人和管车“两条线”,让机务管理有制可循。围绕机务管理中的“人、车”两个关键点,实行关键岗位人员管理和车辆技术管理,并实行“一人(车)一册”,建立了人员档案和车辆档案,让抓管理不盲目、可持续。人员建档对象不仅有驾驶员,还涵盖了检修班长,主要记录了岗位人员的教育培训、问题整改以及综合评价信息,并随着人员新增、岗位调整,及时更新录入信息;车辆技术档案则详细记录了每辆车的技术状况和维保信息。这些档案为机务管理精准到人、精准到车、精准到时,进行分类施策提供了有力依据。

二是打牢日常检和常规保“两条线”,让车辆技术持续平稳。根据各类车型的性能特点,制定了既有“统一动作”(基础保养项目),又有“标配动作”(燃气车、混合动力车必保项目)的保养班计划,并结合季节变化对车辆的技术要求,及时将空调系统、暖风系统以及轮胎气压纳入保养班项目。另外,在严格车辆“三检”工作落实的同时,将车载灭火弹、发动机测温贴等重要部件列入经常性检查内容。通过加强经常性检查和保养工作的落实,三公司连续三年未发生车辆机械事故。

三是打牢教育和考核“两条线”,让规范常驻职工之心。制定了“车辆标准化操作流程”,并采取“技术人员和优秀驾驶员演示”的方式,对不规范的驾驶行为进行现场纠错。特别是对于一些油耗长期居高不下的驾驶员,技术部门在专用车辆上制作安装了可视的“副油箱”,并选取优、差驾驶员进行现场操作对比,既让职工直观感受到了差距和不足以及规范操作的实际效果,也使教育工作深入人心。同时,将企业降本和职工增收进行捆绑考核,进一步激发了职工规范驾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也增强了企业制度执行的自觉性。

四是打牢报修和支领“两条线”,让车辆维保严谨有序。按照“技术与经济相结合”的原则,重塑维保流程。一方面严格落实“路队初级判断→车间检验确认→视情修理→车管科备案登记”的报修流程,压实各级管理责任,避免了车辆过度修理。另一方面严格材料支领制度,做到专人开具支领单、专人支领配件、多级审批,对单价在1000元以上的配件,规定必须由主管副经理审批;对单价在500元以上的配件,规定必须由主管部门科长审批,确保了配件资源的合理使用。

持续扎实的“两条线”模式使三公司尝到了科学管理的“甜头”,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深化这种管理模式,在如何更好地服务和保障运营生产上下功夫。

(单东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