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安全驾驶从每一米开始” ——记一公司114路金牌驾驶员赵德奇

2024-03-19 15:37:40 298

“安全驾驶要从每一米开始”,这是一名普通驾驶员的工作信条,也是工作16年、安全行驶918686公里的真实写照,相当于从唐山到北京往返2500多次的距离。创造这个记录的就是一公司114路驾驶员赵德奇。

赵师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,父亲也是一名公交司机。从记事起,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当父亲没有按时下班回家时,母亲在门口等候父亲时焦急的样子。从那一刻起,他就明白了——公交人的安全驾驶、平安归来是全家人最大的心愿、最深的牵挂。也就是在那个时候“安全驾驶”这四个字深深地印在了他幼小的心灵之中。当他自己也成为一名公交驾驶员以后,母亲又像当年等父亲一样,无论早晚,无论阴晴,总是站在楼下,翘首期盼,直到看见他的身影,老人才能放心回家。每当坐进驾驶室、握住方向盘时,母亲牵挂的眼神就会浮现在他的脑海中,安全驾驶已经刻进他的灵魂,深入骨髓。

16年的工作历程,5800多天的安全驾驶,除了自幼便深植心底的安全思想,还离不开这样一个安全公式:每一米行车安全=遵章好习惯+平和好心态+细心好保养——

遵章好习惯。即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,保持中速行驶,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。交通法规、安全规章的意义在于维护交通秩序,使行人放心行走,司机安心驾驶,保障交通顺畅。因此,十几年来,每次公司或者路队组织安全规章学习,赵德奇师傅总是最认真的那一个。他不仅认真听,还会有意识的默记。在他眼中,只有将规章制度了然于胸,才能做到时刻遵守;只有时刻遵守,才能做到安全无事故。他还经常分析线路的路况、各时段的行人密集程度,做到熟知每一个红绿灯、每一个转弯,熟知路线上易发事故地段,行车中遇到突发事件时,始终能沉着应对、妥善处理。赵师傅还善于吃别人的“堑”,长自己的“智”,就是认真分析典型案例,举一反三,吸取教训,确保自身行车安全。

平和好心态。即增强职业道德的培养,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,行车中戒骄戒躁,情绪稳定。随着城市的发展,现在的路况越来越复杂,拥堵日益严重,司机们都常说“车越来越不好开了”。赵师傅另一个安全秘籍就是驾驶过程中,时刻保持平和的好心态。多年以来,他始终坚信:“宁停六十秒,不抢一分钟”“忍一时风平浪静,停一步海阔天空”,并且在行车中保持文明行车、礼让三先、中速驾驶的好习惯。公交司机不单要保证安全行车,还要注重服务。服务好了,车厢氛围就好了,司机的心气就顺了,驾驶安全系数也就高了。记得有一次,一位老大爷上了车,看到老人腿脚有些不灵便,赵师傅耐心地询问了老人的目的地,开车时也留心关注,但在下车的站点老人却一直不下车,此时他发现老人手里紧握着一个证件,上面写着老人的个人信息,里面夹着钱,还有一张白色卡片,卡片上写着“老人患有老年痴呆,请好心人拨打这个电话号码”,赵师傅赶紧按照提示打了过去,联系到了老人的儿子,和乘务员一将老人平安护送到家。

细心好保养。即把日常检查、维护、保养工作视为最基本的基础工作,掌握所驾驶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,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于萌芽之中。赵师傅常说:“对待所驾驶的车辆,要精心的呵护,你糊弄它,它就会糊弄你!”虽是很普通的一句话,但却折射出了深刻的道理。认真做好汽车的维护保养,不仅可以保障车辆始终处于完好的技术状况,减少机件的早期磨损,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,还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,把因车辆技术状况所导致交通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。因此每逢次保养班,赵师傅总是认真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,出车前认真做好“三检”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车辆出了故障,不亚于他自己生病,他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车辆。因此,他的车很少出现半路抛锚的现象。

常言道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”,从每一米开始安全驾驶,并且每天坚持下来,就这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事,赵师傅做到了。风风雨雨16年,赵德奇从未出过一起客伤事故。就是本着这种良好的职业道德,365天的安全驾驶,赵德奇多次被总公司评为先进驾驶员、节能能手,今年更被评为金牌驾驶员。每当别人称赞他时,他总是说:“我能有今天的成绩,离不开公司、路队领导对我的支持和关心。每逢节日,公司领导都会到站点慰问,路队领导更是挨个叮咛,每年除夕总公司领导还亲自为我们包饺子,作为一名一线职工,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企业对我们的关怀,所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跑好车,用安全驾驶回报企业,回报社会。当我们手握方向盘的瞬间,操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安危,更关系着他人的安危!作为一名公交驾驶员,要时刻牢记关爱生命,从车轮下的每一米开始确保安全

新的一年,赵师傅正在向着下一个安全行驶里程碑冲刺!

  (公交一公司、总公司党委工作部)